2013.3.27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推出重磅报道:北京奔驰C级,E级,华晨宝马3系,5系以及奥迪A6,Q5阻尼板均含有沥青,具有强烈致癌作用,属于一级致癌物。这一报告可谓揭开了之前众多上述车型车主不断质疑车内恶臭味的谜团,让人大吃一惊。
由于节目中针对的车型全部为人们耳熟能详的ABB(奥迪、宝马、奔驰),节目播出后引发强烈反响,央视官方微博@央视新闻上午十一点左右的相关微博被大量转发,消费者普遍感到不可思议。
据悉,阻尼板的作用是降低车内噪音,国外相关标准规定阻尼板必须为高分子树脂材料制作,而奔驰,华晨宝马、奥迪的一些车型却用含有沥青成分的阻尼片,这样的确节省了成本,却也大大提高了人们健康受损的危险系数。经权威机构检测,内附在钢板内的这些阻尼片含有高致癌物多环芳烃,在高温下还会挥发出大量甲醛,苯,对人体危害极大。
央视报道披露,一些车主反映,开车半个小时后就会感觉头晕,恶心,眼睛刺痛,嗓子疼。还有车主在开车两年后发觉经常出现咳嗽,身体明显乏力等不适症状。一位奔驰车主金先生反映说,自己不抽烟不喝酒,却在体检后发现自己的双肺出现肺纹理增多的现象,也就相当于一个抽烟的人,抽了差不多十年的肺。
上海目前做一次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费用大约在800元。上海卫康空气质量检测公司是具备CMA检测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让您和您的汽车保持良好的空气吧。检测电话:13472496281.王先生
近年来,关于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话题屡见不鲜,相关投诉也较多。中国汽车质量网在去年曾针对车主投诉奔驰C级轿车车内恶臭污染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报告,最终结论是原车地毯散发的臭味。有车主曾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此进行了检测,发现车内甲醛超标严重。而甲醛本身就是一种可疑致癌物,对人体危害极大,尤其是对孕妇小孩及老人的影响甚为严重。
但实际上,车内空气污染问题绝不仅限于ABB。2004年,中国科协曾启动首次中国汽车内环境污染情况调查。1175辆样本车中,全部检测项目达标的只有52辆。其中新车中车内甲醛超标的达190辆,占被调查新车总数的23.4%。2009年,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对60多个汽车品牌、不同型号的私家车进行了车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结果显示,15辆受检车辆存在不同程度的甲醛超标,50辆受检车辆存在不同程度的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超标。而据相关媒体报道,类似阻尼板目前在市场广泛存在并被大量车型使用。
业内人士表示,今日央视相关节目将会给汽车产业带了巨大冲击,如果售价不菲的豪华品牌都偷工减料使用劣质配件,那么其他品牌是否也存在更严重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来看一下这次问题的“主角”---【阻尼板】。
【沥青阻尼板】 它是NVH材料的一种它是由沥青、树脂和橡胶作主体材料增韧、增塑和补强填料轧制而成的黑、棕色柔软板材。根据顾客的需要制成各种不同形状和厚度,直接按放在车箱体上随油漆烘干温度软化,冷却后牢固地贴合在不同形状的部位上,随形性优良,比喷涂或刷涂工艺施工简便,适于流水线生产,且没有环境污染(中国标准来说),厚度一致,粘接强度高,防腐蚀能力强等优点而深受汽车厂好评。
装车防振隔音隔热效果明显,乘员舒适性提高,是轿车,客车,旅游车及各种卡车内饰使用的一种理想的防振隔音隔热阻尼材料,被国内外汽车厂家广泛应用。近年来又做为环保产品而广泛应用在减震降噪隔音隔热的环境和产品上,在电梯,空调,洗衣机,船舶等行业推广使用。
分为1.HB-R型沥青阻尼板即热熔型沥青阻尼板
2.HB-Z型沥青阻尼板即自粘型沥青阻尼板
3.HB-C型沥青阻尼板即磁性沥青阻尼板
此次备受关注的是车内空气质量,而经了解发现车内地板部位大多使用热熔型阻尼板,制造时利用中途油漆烘干温度使产品融化,冷却后粘牢在车身地板上,起到减轻车身钢板振动的效果;而车门,侧围和顶棚则采用其他种类(如磁性,自粘,环氧,丁基)的阻尼板,以用来消除关车门和行驶过程中的噪音。
据其他媒体报道,早在1995年,一位65岁的汽车高级工程师周光亚曾去奥地利考察。当时他在当地一家汽车厂的组装线上看到,国内多见的黑色阻尼板在那里却换成了一种白色材料。奥地利同行告诉他,沥青因含毒,已被淘汰。他取样回国进行进一步化验,证实白色材料的确不含沥青成分。
然而15年后的中国,这种含毒的沥青阻尼板至今仍被汽车厂商大量使用。
而且,不仅轿车上使用沥青阻尼板,卡车、客车上更有大面积使用。周亚光说,被包装在内饰底下的沥青阻尼板,对长时间开车的卡车、客车司机而言,危害性更大。
具有明显优点的树脂材料阻尼板没有被国内厂商大量使用,不仅在于沥青阻尼板的价格成本优势,更是因为国家在此领域法律法规标准的滞后与缺失。
标准难产
其实,有关部门早已注意到汽车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在2004年的首次中国汽车内环境污染情况调查后,同年7月,原国家环保总局就启动了环保国家标准《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及测量方法》的制定工作,预计于2006年10月公布。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标准拖了六年,都迟迟未能出台。
一直到2008年初,中国首次制定的检测车内空气污染标准——《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得以出台,遗憾的是,该《方法》并未包含如何判定车内空气污染物超标等问题,使消费者在维权的过程中仍无据可依。
希望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车内污染问题,尽快出台强制性标准,确保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