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新推出的空气质量预报分为三个时段进行,当日夜间(20∶00-6∶00)、明日上午(6∶00-12∶00)、明日下午(12∶00-20∶00)。除了空气质量总体形势外,市民还能看到每个时段的AQI指数范围、污染等级和首要污染物。
首份预报显示,9月1日夜间,AQI为20-40,优;2日上午,45-65,优到良,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下午,40-60,优到良,首要污染物:臭氧(O3)。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专家告诉记者,之所以划分时段预报,是为了使预报结果更贴近市民感受。而且,一天不同时段的污染物情况、气象条件等均有变化,最明显的例子是夏季午后往往是臭氧浓度的峰值。因此,环保部门特意按照市民的作息和出行时间进行分时段预报。
会商交换数千项数据
一份预报的出炉,背后是千余项数据的交换和反复会商。环境监测中心专家告诉记者,每天下午四时,环保部门和气象部门会进行会商,共同研判未来的气象扩散条件、污染源变化等情况。而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需要交换气象要素、污染物实时监测等数千项数据,这还不包括作为技术参考的海量数据资料。
以首份预报为例,双方考虑到当晚风向以偏东风为主,风速较大,因此给出优的预报。考虑到周一早高峰污染源排放较为集中,今天上午的预报数值就在45-65之间,而午后则一般是臭氧污染较为突出的时段,首要污染物被锁定臭氧,预报数值为40-60。
不过,预报牵涉的因素其实远不止这些。比如冷空气是否会带来污染就要研究北方城市的当前污染情况,局部的雷阵雨可能冲刷空气污染,秸秆焚烧、上下班高峰等污染源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专家表示,空气质量预报目前还在不断摸索之中,还难以做到精准无误。尤其在高污染天气,预测难度则更大。
分区域报待市控点推进
既然预报可以分时段,是否可以实现分区域?对此,环境监测中心专家表示,分区域预报要建立在分区域监测实现的基础上,即每个区县需建立监测点,独立发布监测数据。届时,环保部门将根据累积数据情况,探索分区域预报的可能性。
市环保局表示,在去年完成10个国控点PM2.5等监测仪器配置并发布AQI的基础上,上海正在积极推进区县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尽快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安装PM2.5等监测仪器,确保每个区县都有2到3个监测点,对新标准要求的六项基本指标开展监测并进行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