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地 址:上海市普陀区真北路
电 话:021-56572786
邮 编:200030
Email:hrcoo@hrcoo.com
网 址:www.hrcoo.com
2012年12月30号,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海卫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要求,紧密结合上海实际,以结构布局调整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核心,以改善服务、加强管理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在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各项卫生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公众健康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基本情况
(一)上海市居民健康状况
2012年本市各项主要健康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本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82.41岁,其中男性80.18岁,女性84.67岁(图1)。
全市孕产妇死亡率7.10/10万,其中户籍人口4.27/10万,非户籍人口9.80/10万(图2)。
婴儿死亡率5.04‰,其中户籍人口2.72‰,非户籍人口6.79‰(图3)。
全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40.43/10万(图4)。
图1 1977-2012年上海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
图2 1999-2012年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率
图3 1999-2012年上海市婴儿死亡率
图4 1950-2012年上海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
(二)医疗机构情况
2012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3465所,比上年增加107所(按类别分:医院3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700家,门诊部533家,诊所663家,医务室、村卫生室、学校保健所等806家,急救中心(站)11家,妇幼保健院(所、站)21家,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9家,其他卫生机构93家);全市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10.96万张,比上年同期增长2.33%;全市卫生人员总数为18.21万人。
(三)医疗业务情况
2012年全市各医疗机构诊疗总次数为21402.13万人次,同比增长5.92%;门急诊21114.29万人次,同比增长5.76%;出院人数302.21万人,同比增长12.76%;住院手术人次数126.21万人次,同比增长12.70%;病床使用率96.23%;人均住院天数12.20天;新建家庭病床4.56万张,同比增长2.93%。
全市医疗急救中心急救业务量继续维持快速上升的高位运行态势,全年院前急救完成急救公里1201.66万公里;急救车次59.45万次,急救人次54.10万次,分别同比增长10.93%、10.91%。
(四)监督执法情况
2012年全市卫生行政部门共监督检查16.14万户次;行政处罚9879件;完成许可及备案项目7.86万件;接到投诉举报2897件。
(五)农村合作医疗情况
2012年全市9个郊区县乡镇、行政村新农合覆盖率100%。农业人口113.28万人,参加新农合人数为113.21万人,参合率99%;2012年新农合资金总筹集13.95亿元,人均筹资1200元;2012年参合农民享受新农合服务共1677.97万人次。
二、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 (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绩显著
全面推进实施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5大类47个项目。积极落实项目经费,落实2011年项目经费7291.72万元,2012年项目经费35810.3万元。全市传染病疫情形势平稳,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继续控制在历史较低水平。继2011年静安等6个区成为首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后,2012年浦东新区等9个区也顺利创建成功。
组建完成1支国家级急性传染病防控应急队伍和1支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静安成为首批“国家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圆满完成上海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2012年F1大奖赛上海站和国际马拉松赛等20余项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和卫生应急工作。全市各区县、各条线共组织各类演练1575次,参加演练47054人次。
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组织开展第二届“上海市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周”。启动“全城总动员,健康减重100吨”活动。制作840万册《上海市民心理健康知识120问》读本和合理膳食冰箱贴。上海获得全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优秀项目”唯一“特等奖”。
(二)医疗服务与管理进一步强化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制定《上海市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提出了三大层面21条改革举措。完成4家郊区新建医院综合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4家郊区新建三级医院已全部开张,医药分开等试点工作平稳启动。指导崇明制定《崇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2年市财政继续安排资金8亿元,完成“十五”期间市级医院基本建设化债任务。
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组建上海市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事务中心,新建和重新招标皮肤科、门诊管理、妇科、感染性疾病科等4个质控中心。在全市所有三级医院和二级甲等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推进本市预约诊疗服务。
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监管,建立2年为一个周期的医师执业许可证考核校验制度。建立上海市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制度。完善上海市医疗质量安全监控系统,全市已有253家医院加入系统定期报送信息。下发肿瘤、妇产、儿童、胸科、肺科、眼耳鼻喉、精神病、传染病等8个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共9个评审标准。
(三)基层卫生工作持续推进
开展“凝练区县经验,深化上海医改”大调研,全面总结和提炼17个区县医改工作经验,形成了完善管理体制、规范补偿机制、考核分配机制、分工协作机制、家庭医生制度、基层队伍建设、信息系统支撑、药品管理方式、创新服务内容等9大方面的可推广点。
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综合改革,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医保总额预付、绩效考核等社区卫生综合改革措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进一步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 今年,上海市质监局下设的“上海质协用户评价中心”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质量进行了测评。2012年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众满意度总体评价结果为86.03,其中公众满意度、质量感知、形象、公众价值感知、期望、公众忠诚度等均较上年进一步提高。
(四)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全面加强饮用水、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消毒产品、涉水产品、放射卫生、传染病防治、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认真做好金桥停车场、迪士尼(国际旅游度假区)及世博后续发展等重大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核工作。在区县街镇设立35个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在22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聘用752名人员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建立本市统一卫生监督投诉举报电话962223,成立市卫生监督机动执法队。
(五)中医药服务优势进一步凸显
加强浦东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和龙华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工作,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各家学说”临床教学研究基地落户龙华医院。累计有23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社区中医药服务示范点和达标建设单位。2012年上海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直辖市)。5名专家成功申报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丁氏内科等15个中医流派列入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新增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六)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编制了《上海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年-2020年)》。完成《上海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起草、论证工作。开展《上海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修订)等项目的立法调研。
完成20个“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20个“重中之重重点学科”和42个医学重点专科选拔遴选。评选确定11个公共卫生重点学科、30名优秀学科带头人、20名海外人才留学和10名高端人才海外研修项目。18人入选上海领军人才计划。组织“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申报,2012年共牵头立项9项,获助经费2.51亿元。2012年,招录住院医师2229人,1105人通过结业考核,通过率为97%,完成培训人员的总体就业率达98.6%。2012年,本市卫生系统获得国家奖7项,占全国卫生系统21.9%。
推进上海健康信息网建设,实现全市三级医院与原卢湾、长宁、闸北、闵行、宝山、松江等6个区的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的联网共享,并已逐步开始向公众提供健康档案和检验检查报告网上查询、医疗服务网上预约、健康管理咨询等信息服务。
开展与世界卫生组织及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交流合作,共接待来访团组68批,292人次。开展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三峡库区、云南四州市对口支援,在沪培训学员200余人,累计派出5批医疗队共475人次。重点推进卫生援疆工作,打造一“高”一“低”。完成14名西藏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来沪治疗。
开展“我心中的白衣天使—市民投票评选五‘十佳’活动”和第一届“左英护理奖”。开展“关爱患者、从细节做起”文明服务主题活动。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2家企业被列入不良记录名单。
三、持续推出便民利民措施,普及卫生改革发展成果
(一)推进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持续推进儿童免费系统保健、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检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修订完善本市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规范,制定本市新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和“60岁以上老年人肺炎疫苗”等实施方案,保障本市常住居民获得优质、均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优化医疗资源规划和配置
完善医疗资源布局,郊区新建三级医院“5+3+1”项目中的8个项目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继续深化“瑞金-卢湾”、“新华-崇明”两个医疗联合体试点,探索联合体内部分工协作、居民签约服务、双向转诊等措施。推进二级医院功能转型。2012年,杨浦区老年医院、宝山区一钢医院已批准转型为康复医院。华山医院永和分院已提交转型申请,并进入审批程序。 (三)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制度 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上级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特定人群家庭医生首诊制、加强家庭医生考核激励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2012年,全市10个市级试点区的1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家庭医生制度构建,覆盖2277名家庭医生,签约家庭161万户、374万人。
(四)加强本市产科和儿科的服务能力建设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孕产妇建卡难和儿童就医难等问题,通过增扩床位、组建联合团队、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加强信息公开和宣传引导等措施,加强本市产科和儿科服务能力建设。目前,3家市级产科专科医院共增加的300张床位已全部到位,并均已放开产科登记建卡。
(五)圆满完成市政府舒缓疗护实事项目
2012年,本市17个区县的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舒缓疗护试点工作。各试点单位均完成了临终关怀科的注册和病区改建,共开设舒缓疗护床位218张,收治病房患者300余人次,居家门诊服务600余人次,各区县总投入1400余万元。
(六)顺利推进“医教结合”工作
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医生进校园”工作模式,实行“一校一医”对接。全市共有1900多名临床医务人员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与3200多家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建立对接关系,初步形成了一支从事医教结合工作的基层队伍。同时,建立特殊儿童健康综合评估机制,对本市报名就读特教学校的残障儿童开展入学前健康评估。
(七)试点开展医务社工工作
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推进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在本市17个区县的44家医疗机构试点开展医务社工工作,配置医务社工124名,已完成第一期85名学员的医务社工培训。医务社工持证上岗率超过50%。
(八)完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机构建设。本市和各区县成立了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引导患者通过人民调解等途径化解医患纠纷。2012年,全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医患纠纷2812件,调解成功2175件,各医疗机构就医秩序明显改善。
(九)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本市所有三级医院优质护理覆盖70%以上的病房,并在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其中,三级甲等医院在全院推广,70%的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全院推广优质护理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对患者进行回访并提供延续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