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地 址:上海市普陀区真北路
电 话:021-56572786
邮 编:200030
Email:hrcoo@hrcoo.com
网 址:www.hrcoo.com
2013 年,新组建的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转变职能为核心,顺利完成各项机构改革任务,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妥善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各项既定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一、基本情况
(一)居民健康状况
2013年本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82.47岁,其中男性80.19岁,女性84.79岁。 全市孕产妇死亡率7.08/10 万,其中户籍人口7.74/10 万,非户籍人口6.46/10万。
婴儿死亡率5.73‰,其中户籍人口2.81‰,非户籍人口7.70‰。
(二)医疗卫生机构情况
2013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4929 所(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328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439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6所,其他机构46所。全市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11.43万张,比上年同期增长4.29 %。全市卫生人员总数为19.25万人。
(三)医疗业务情况
2013年全市各医疗机构诊疗总次数为24093.28万人次,同比增长12.57%。门急诊22423.53万人次,同比增长6.20 %。出院人数313.92万人,同比增长3.87%。住院手术人次数150.45万人次,同比增长19.21%。病床使用率93.75%,人均住院天数11.88天。新建家庭病床4.94万张,同比增长5.05%。
全市医疗急救中心急救业务量继续维持快速上升的高位运行态势,全年院前急救完成急救公里1264.83 万公里。急救车次62.85 万次,急救人次57.19万次,分别同比增长5.71 %、5.71 %。
(四)监督执法情况
2013年全市卫生行政部门共监督检查18.63万户次,行政处罚9670件,完成许可及备案项目近8.07万件,接到投诉举报3045件。
(五)农村合作医疗情况
2013 年全市9 个郊区县乡镇、行政村新农合覆盖率100%。农业人口104.74万人,参加新农合人数为104.70万人,参合率99%。2013年新农合资金总筹集16.69亿元,人均筹资1500元。2013年参合农民享受新农合服务共1683.44万人次。
二、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全面落实
(一)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研究出台本市公立医院改革配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完善投入机制、分配机制、监管机制、评价机制、药品供应管理机制、协同服务机制、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区县考核要求等八个方面的具体操作路径。郊区四家新建三级医院实施了医药分开、药品供应服务外包、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总会计师委派等改革试点。全面开展对各区县公立医院落实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各项改革措施情况的督导考核,各区县对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组织保障和投入保障力度明显加大,各项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启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1+8”文件的政策效应初步显现。
(二)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
全面推进各区县家庭医生制度建设,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预约诊疗、转诊服务、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务模式。全市180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开展家庭医生制度建设,签约居民588万人。
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研究制定新农合市级统筹方案。本市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7家被评为上海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研究调整本市基本药物目录
在会同市发改委、市医保办制定下发《关于调整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使用药品范围的通知》,进一步满足社区患者用药需求的基础上,根据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结合本市实际,研究调整本市基本药物目录,从688种增加至844种(包括520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和324个上海市增补药物目录品种)。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新版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的全覆盖培训。
(四)大力促进医疗服务业发展
完善支持社会医疗机构发展的配套政策,出台四个方面共28项具体举措。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医疗服务业开放,允许在自贸区内试点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出台管理暂行办法。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成立上海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促进中心。继续开展社会医疗机构星级评审工作,共评出13家星级单位。
积极推动上海国际医学园和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建设。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的首个项目(医技中心)初步建成,上海国际医学园的质子重离子医院开始试运行。
(五)加快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
推进实施“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完成全市17个区县卫生信息化平台、近600 家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互联互通,基本实现了全市范围内“任何”居民和医务人员在“任何”地点在满足业务规范的情况下可以调阅相关健康档案的目标。以闵行区为试点,探索推进居民 健康卡的发放工作。
在全市各区县全面试运用“上海市孕产妇保健信息系统”。落实上海“健康信息网”与国家平台的对接工作。继续推进计划生育业务信息系统建设。
(六)切实加强妇女儿童健康保健
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全面落成。组建市六—市八医院产科联合团队和市儿童医院—普陀区儿科联合团队。在本市所有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设立“产科安全办公室”。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整顿规范月”活动,工作成效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充分肯定。扩大特殊儿童入学健康评估对象范围,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
(七)大力推进老年护理体系建设
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区县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疗护理床位的实施意见》。截至年底,有16个区县在区县综合医院共设置了1201张老年护理床位。
研究制订《本市老年医疗护理体系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并试运行上海市老年护理院出入院标准。继续推进全市舒缓疗护(临终关怀)工作开展,制定相关标准与工作规范。
(八)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全面启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加强基层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全市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按要求开展中医药服务建设。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广泛应用,建成覆盖全市所有区县的包括1家市级中心、18家区级分中心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网络。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建设,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等8家单位被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能力建设项目”。
有序推进中医医院评审工作,本市龙华等4 家三级医院和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4 家“二升三”医院全部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确定-为三级甲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院,11家二级中医医院通过复评审。开展中医医院综合评价工作,完成第一阶段预评价工作。强化中医医疗质控,增设中医护理和中药药事2个专业质控组。本市有4个集体、10个病房和15 名护士首次入选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先进病房和先进个人。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龙华临床研究基地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阶段验收。顾氏外科、石氏伤科等四个海派中医流派入选全国中医流派工作室。新增10名名老中医被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充分发挥ISO/TC249秘书处作用,中医药标准国际化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三、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一)成功应对新型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
2013年3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确认本市出现全球首次发现的新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本市及时启动市联防联控机制和流感流行应急预案Ⅲ级响应,及时开展专家风险评估和疫情研判、疫情监测与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发现与救治、动物疫情监测与活禽交易市场管理等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有度,得到了国家及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性组织的充分肯定。
(二)基本完成第三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初步建立了以市、区两级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涵盖“健康教育-筛查-健康管理-干预-治疗-转诊-危重抢救”等环节的“医防合作、无缝衔接”的慢性病预防和救治服务体系。建立了覆盖全市的、针对新生儿先心病的“筛查—诊断—评估”体系,大大提高了本市新生儿先心病检出率。完成《传染病消毒技术指南》编写,并由中国标准出版社、中国质检出版社共同出版发行。
(三)继续实施国家和本市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累计为110万余名社区居民免费进行大肠癌筛查,为48万余名60岁以上户籍老人接种肺炎疫苗工作。研究制订包括中医药服务项目在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并进行试点。2013年,本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62元。
(四)扎实推进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继续维持在历史低水平,全市无SARS、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报告,除新型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外,疫情总体平稳,未出现爆发和流行情况。无特别重大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市常住人口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各类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维持在99%以上。全市17个区县疾控中心艾 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
(五)纵深拓展慢性病防控和精神卫生工作内涵
正式启动本市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合作共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市。黄浦区、崇明县顺利创建成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县)”。瑞金医院和中山医院顺利完成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示范基地医院验收。修订本市精神卫生条例。
(六)提升卫生应急处置和管理能力
嘉定、杨浦、长宁和普陀四个区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完成市疾控中心、华山医院、东方医院三支国家级卫生应急队伍、肺科医院市级核化应急医疗救援队伍的人员组建和装备配置。组织开展了“2013年上海市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综合演练”和“2013 中国卫生应急演练上海分会场——地震灾区医疗救援演练”等拉动演练。顺利完成国际田联钻石联赛、F1大奖赛上海站等30余项重大活动和赛事的医疗保障工作。
四、不断提升全行业服务管理水平,各项既定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一)医疗质量和安全进一步改善
加强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和护士、大型医用设备、医疗技术准入管理。新建神经外科、烧伤科、五官科、老年护理4 个质控中心。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和“三好一满意”活动。建立“120”全市呼救统一受理平台和院前急救医师定向培养制度。加强采供血工作管理,保障临床用血供需平衡。进一步推进方便离休干部就医延伸工作。
继续开展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对18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进行复评审,对8 家二级乙等或未定等级医院申报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进行了评审。对4家三级医院开展“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构建市区两级医师定期考核组织体系。完成对17个区县医学会医疗鉴定标准化建设项目的现场验收和终期评估。会同司法、公安部门印发《关于维护本市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加大对扰乱医疗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
继续打造阳光下的干部医疗管理体系。落实第二批高端医疗设备购置专项工作。继续推进干部医疗基地建设。完成《上海干部保健医疗服务规范读本》。持续推进干部医疗预警系统信息化工程建设,完成对10 家定点医院的数据测试联调工作。
(二)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不断加强
本市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特别扶助标准、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特别扶助标准及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较大幅度提高。2013 年,全市特别扶助对象共计48903人,特别扶助资金发放总额约2.48亿元,比上年增加1.81亿元,增幅达270%。农村奖扶对象约16.15万人,共计发放2.35亿元。
顺利完成市政府免费孕前优生实事项目,为2.6 万对计划怀孕夫妇提供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开展家庭用婴幼儿生长发育保健卡项目试点工作。推进生殖健康促进项目,以及预防非意愿妊娠干预项目,在全市近2万个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配备相关宣传资料。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开展以“关注女孩健康成长、反 对社会性别歧视”为主题的圆梦女孩志愿行动。对全市75家开展中期引产的医疗机构进行专项督导。
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开展违法生育专项治理,将违反计划生育列入来沪人员居住证积分管理“一票否决”指标。稳步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向33多万人次流动人口提供免费技术服务,向1 万多名计划怀孕的流动人口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深化流动人口便民维权。开展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及常住人口状况和社会融合项目研究。组织实施以“服务新市民、促进均等化”为主题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药具服务年活动。
(三)综合监督执法进一步强化
全面强化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生活饮用水和健康相关产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学校卫生监管工作。“公共卫生专项监督检查等三项专项行动、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等五项监督(监测)工作”有效开展。会同市综治办、市公安局等部门开展防范和打击无证行医工作。严打“两非”行为。卫生监督培训、稽查和绩效考核工作深入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全面铺开。加快推进迪士尼项目等市政府重大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核。
(四)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发挥规划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出台并实施新一轮上海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年—2020年)。启动区域卫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探索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设置的区域卫生规划前置审核工作。开展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卫生计生内容和本市卫生“十二五”规划、人口计生“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
深化卫生计生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行政审批清理结果。组织制定本市卫生计生行政审批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
加强法制建设。推进本市院前急救、精神卫生立法修订等立法调研、论证工作。
完善投入机制,加强经费管理。贯彻落实原卫生部2012年版收费价格项目,完成9360个项目的整理和初步对接,汇编成册“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对接整理稿(第一版)”。
(五)健康城市建设继续推进
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全市新发动2678家单位参与健康场所建设;完成310家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场所、27个健康主题公园、24条健康一条街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完成百家健康食堂创建;开展机关健康促进项目。推动社区继续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建设,新发展6.7 万余名市民参加活动。研究制作《上海市民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读本》及配套健康支持工具并向全市780万户家庭发放。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国家卫生区(镇)创建和巩固工作。开展以H7N9禽流感防控为核心的爱国卫生月活动。全市建成215个病媒生物防制示范小区和示范农贸集市。完成1万余户居民家庭免费公益灭蟑项目。
积极开展公共场所控烟活动。指导百家机关和36家企业开展无烟环境创建活动。加大对机关和网吧、餐饮、娱乐等场所的控烟执法力度,机关控烟执法突破“零罚款”。
(六)学科人才水平进一步提高
启动重要疾病联合攻关项目,选拔重大项目10 项,重点项目20 项。积极组织“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申报,新立项课题9项。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行业科研专项,2项课题立项。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合作共建上海国家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
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3年住院医师合格人员共1278人(不含以军人身份参加考试者),已有就业1259人,总就业率98.5%;其中完成全科医生培训163 人,实际到基层工作158 人。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合作共建项目,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获批成为区域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示范(试点)基地。启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完成招录766 人。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持续滚动开展“新百人计划”、“新优青计划”、领军人才、杏林新星、公共卫生人才等人才培养项目。
(七)精神文明和政风行风建设全面推进
聚焦医改,开展医改宣传报道800 余篇次,开展“区县医改深度行”系列报道。抓好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新闻发布与舆情应对,累计编发60余篇新闻稿,媒体报道、转载量总计逾30000篇(次)。做好新闻应对工作,处理各类新闻突发事件80余起。深入开展五“十佳”系列宣传报道。组织开展“十佳家庭医生”、“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评选。积极培育先进典型。有两人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在全市举行了蔡蕴敏先进事迹报告会,两人入选第三届“感动上海十大人物”。在全市医疗机构倡导、推广10条细节服务举措。15家单位成为第二批上海市卫生系统职业道德教育基地。32 家医疗卫生单位获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称号。撰写了全国第一本医院志愿者岗前培训的统一教材《上海市医院志愿者岗前实务培训手册》。
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认真执行“三重一大”制度。深入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 作。积极推进反“统方”软件安装,安装使用率达91.5%,起到了较好的防范和震慑作用。开展台账清理工作。全面推进廉洁风险防控。
畅通群众举报投诉。处理政风行风热线投诉7件,“纠风在线”网站诉-求308件,电话投诉41件,微博投诉10件,办结率100%。2013年,全市医务人员拒收“红包”3,842人次,上交“红包”3,119人次,上交金额788.66万元,其中退还金额685.99万元,退还金额比例达86.98%,收到表扬信31,899封、锦旗16,531面。
切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深化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内容,规范依申请公开处理工作,整合原市卫生局和原人口计生委网站内容,完成新网站建设。2013年,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32条,处理公众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19件,通过委政府网站发布政务相关信息3000余条,开展在线访谈30期。
推进信访工作和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完善12345 市民服务热线卫生专线各项工作,加强领导接访下访,开展信访矛盾排查,强化初次信访事项办理,着力化解信访积案。2013年,全市共受理调解医患纠纷3087件,调解成功率超过80%。
(八)国内外交流合作不断加强
开拓双边政府间及与国际知名院校的合作。举办中瑞“以价值为基础的医疗论坛”、中荷卫生研讨会、“上海家庭医生制度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圆桌会议、“第六届沪泰(曼谷)传统医学研讨会”、“第七届上海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主任会议”和“第三届中法肿瘤研讨会”。举办“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上海援外医疗50周年主题活动”。
积极推进卫生对口支援工作。组织开展先心儿童救治项目。在西藏日喀则、青海果洛、重庆万州开展巡回医疗。圆满完成第一轮本市医院对口支援云南省县级医院工作,启动新一轮对口支援云南省县级医院工作,覆盖云南省16 个地州23 家县级医院。重点推进卫生援疆工作,充分发挥地区二院医疗联合体的平台作用,不断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和“三降一提高”工作。在喀什成功举办了南疆地区规模最大、与会专家最多的“2013 年沪疆医学大会”。